灵山县博鸿颐养院欢迎您!
0777-2582222

新闻动态

其他活动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其他活动

广西壮族“三月三”的由来和习俗



       春暖壮乡歌如海,八方宾客踏歌来。


       农历三月初三,俗称“三月三”,是壮族人民举行歌圩的日子,现已成为广西各民族大聚会、大联欢、大团结、大发展的盛会,成为广西重要的民族特色文化品牌。2014年11月11日,壮族“三月三”经国务院批准,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。


       作为广西人的你,是否了解广西壮族“三月三”的由来和习俗呢?现在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~



广西壮族“三月三”的由来


由来一

      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,揭露财主们的罪恶。


      刘三姐从小爱唱山歌,成年以后容貌美丽,出口成歌。附近有个财主莫怀仁想强抢刘三姐与他成亲,刘三姐誓死不从,于是莫怀仁叫人把刘三姐抛入河中。刘三姐顺水漂流到柳州,幸被搭救,生活在鱼峰山下。乡亲们闻讯,纷纷赶来学歌。


       后来,刘三姐与一青年猎人结为夫妇,就一直在这里传歌。莫怀仁得知后,又勾结官府,把刘三姐夫妇抛入鱼峰山下小龙潭。半夜,月明星稀,当乡亲们把他们两个打捞上来时,忽然一阵清风,只见刘三姐和青年猎人骑在一条鱼背上,一边唱歌一边腾空而去。自此,人们都说刘三姐成仙去了,便把刘三姐称为歌仙。


       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,便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刘三姐“成仙”的日子,唱山歌三天三夜,歌圩就此形成。


由来二

       很久以前,有一对青年男女从小相爱,他们很会唱山歌,谈情说爱都是用山歌来表达。但因受到家人反对,他们不能结为夫妻,便双双殉情。青年们为了纪念这对坚贞的情侣,每年在他们殉情的日子聚集起来唱山歌,并逐渐形成“三月三”歌圩。


由来三

       远古时期,某家有三个很漂亮的女儿,上门求婚的人络绎不绝,但父母都看不上。后来父亲想了个点子——让求婚的小伙子当场唱歌,谁唱得最好,漂亮的女儿就嫁给谁。结果通过唱歌比赛,三个女儿都找到了如意郎君。从此之后,唱歌成了一种男性求偶的形式,并发展成为歌圩。



广西壮族“三月三”的习俗


赶歌圩、对歌传情

       据记载,壮族“三月三”歌圩节已有上千年历史。宋人著的《太平寰宇记》中,已有壮族“男女盛服……聚会作歌”的记载。宋元以后,壮族山歌的发展较快,歌会十分盛行。到了清代,形成了数百人以至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“歌圩”。



       “三月三”期间,壮族青年男女都穿上节日的盛装,云集在山头旷野或竹林草坡上,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,即兴对唱、相互盘答,歌声此起彼伏,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。


       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“游览歌”,观察物色对手,遇到合适的对象,便唱起见面歌、邀请歌,女方若有意就答应。男青年再唱询问歌,彼此有了情谊,唱爱慕歌、交情歌。歌词皆即兴发挥,脱口而出。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、歌才都满意,便趁旁人不注意,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,小伙子则报之以手帕、毛巾之类的物品,然后歌声更加甜蜜,甚至会订下秦晋之好。


抛绣球


       “三月三”歌圩的绣球是壮族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,制作工艺精巧,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:


       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,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,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。有些绣球做成方形、多角形等,绣球内装的是豆粟或棉籽。球上连着一条绸带,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,象征着纯洁的爱情。


打铜鼓


       铜鼓是壮族等南方少数民族非常重要的乐器,“三月三”歌圩中自然也少不了铜鼓的登场。在壮族等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中,铜鼓不仅仅是一种乐器,而且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,有“得鼓二三,便可称王”的说法。此外,铜鼓也曾作为传递战争信号、陪葬和祭祖驱邪的器物使用。



       壮族人民每逢婚丧嫁娶、乔迁新居和盛大节日,都有打铜鼓、唱山歌的习惯,铜鼓文化已经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
抢花炮

       在农历三月初三和秋收之后,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。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,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,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,也最受姑娘青睐。



       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伍有8人,队员通过突破、挡人、变向、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,将花炮放入算得分。由于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,故被称为“东方橄榄球”。


       传统的“花炮”是一个铁制圆环,直径约5厘米,外表用红布或红绸缠绕。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,不限人数,也不分队数,每炮必抢,三炮结束。



       抢花炮流行在壮族、侗族、仫佬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中,既是一项公平竞技的体育活动,也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,寄托了村民祈求幸福安康的朴素心愿,其热闹程度更胜春节。


打扁担


       打扁担是壮族人民一项传统娱乐活动,女子的动作轻巧优美,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,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。


制作五色糯米饭

       壮族人爱吃五色糯米饭,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。



       每到“三月三”的前几天,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五色糯米饭。人们采来红兰草、黄饭花、枫叶、紫蕃藤、栀子,用这些植物的汁来浸泡糯米,做成红、黄、黑、紫、白五色糯米饭。


       相传,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;也有人说这是为了祭祀歌仙刘三姐,吃了五色糯米饭能够人丁兴旺、身体健壮。


碰彩蛋


       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,在歌圩中男女青年用来传情之物。


       壮族小伙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,如果姑娘对小伙无意,就把蛋握住不让碰;若有意就让小伙子碰。蛋碰裂后,两人共吃彩蛋,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。


       壮族世居祖国岭南,历史悠久,文化丰厚。除了歌圩文化外,勤劳智慧、质朴坚韧、忠诚勇敢、重礼尚德、开放包容的壮族人,创造了以稻作文化为基础的花山文化、铜鼓文化、大石铲文化、纺织文化、干栏文化等许多闪烁着人类智慧之光的文化成就,不仅推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,也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。


来源丨综合自广西综艺旅游频道







灵山县博鸿颐养院是一家实行公建民营的广西(国标)五级养老机构,是广西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,广西中医药大学重阳康复养老现代产业学院合作共建单位,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分院。实施以养老为核心、医疗为基础的“医养结合”模式,集养老、医疗护理、康复保健、文化娱乐于一体,分区域安排全护理、半护理和自理老人入住,满足老人养老、医疗、娱乐等多重需求,让老人乐享幸福晚年。

本院位于灵山县城西南进城大道旁,地理位置优越,交通便利。环境优雅宜居,空气清新宜人,亭台楼阁、鲜花绿地、健身场地交相辉映,是休闲、养生、疗养的好地方。


灵山县博鸿颐养院全景

内设纳入医保定点的医疗机构——护理医院,医疗设备先进,突出中医特色。入住老人有病可直接在院治疗,院外患者也可到院治疗,均享受医保定点政策。护理院医用面积7000多平方米,拥有一支颇具实力的医护专家团队,已建成多个医疗病区,设置内科、外科、中医科、康复医学科、眼科、临终关怀科等临床医疗专业科室;设有医学影像科、检验科、药剂科、营养科等医技科室,提供配套优质高效的体检服务。

本院坚持一切以人为本,以完美无忧的日常生活照料、医疗护理配套以及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,让渴望拥有安全、健康、充实、快乐晚年生活的老人欢聚一堂,实现老有所养、老有所医、老有所乐、老有所为、老有所学的愿望,感受崇尚孝道、尊老、敬老、爱老、为老、助老的浓厚氛围。

电话:0777-2582222

手机/微信:18877737323

邮箱:782582222@qq.com

网址:www.lsbhyyy.com

址:广西灵山县三海街道福民路9号(六峰山大门往龙武方向三公里将军铺附近)






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?

00
付款方式
×